惱人的腹瀉
腹瀉是令人煩惱不舒服的。一般將腹瀉定義為排便頻率增加,排泄物黏度減少,但是排便頻率因人而異,有些人ㄧ天排便3次,也有人一星期只排便2-3次。
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及慢性腹瀉。大多數的急性腹瀉是輕微的,並且是自癒性的,只需要症狀治療即可,造成急性腹瀉的原因以感染性腸炎最常見,其他像藥物也有可能,常見易引起腹瀉的藥物包括:瀉劑、含鎂制酸劑、抗腫瘤藥物、抗生素、Colchicine…等。大腸急躁症雖然是慢性腹瀉最常見的病因,但慢性腹瀉也有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臨床表徵,所以若有此症狀應找醫師做詳細的檢查,評估病因。
如果腹瀉已經發生,可將其治療目標訂為3項:
- 飲食管理,大部分醫師會建議先停止固體食物及乳製品的使用。
- 防止水分及電解質過度流失,例如:使用點滴。
- 處理造成腹瀉的原因
治療腹瀉症狀的藥物可分成幾類:
- 吸附劑:Kaolin-pectin mixture,成人每次30cc,ㄧ天服用四次,依症狀增減??? 劑量。
- 抗分泌劑:Bismuth subsalicylate,可減輕腹部痙攣,緩解嘔吐和腹瀉的情況,過量使用可能引起水楊酸中毒,需提醒病患會有解黑便的副作用。
- 鴉片衍生物:Loperamide,成人腹瀉初期建議劑量為4mg,一天最多10mg,副作用為頭昏眼花、便秘,應避免使用於發燒性痢疾。
腹瀉病人通常不需要住院,但若是嚴重的急性腹瀉,水份和電解質的補充是非常重要的,應迅速給予電解質補充液,避免脫水的情況發生,脫水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,嚴重脫水的病人應該住院治療,使用靜脈輸注液來補充流失的水分,特別是老人與小孩。另外若是腹瀉伴有腹痛或出血時,也應住院治療,除了給予水分、電解質等支持療法外,更要針對基本病因加以治療。
|